推薦:張家界導游網 官網認證微博開通 >>>
第六章 社會主義時期
第一節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土家族
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戰爭接近尾聲,中國各地相繼解放,土家族也積極謀求自身的解放,配合人民解放軍展開肅匪剿惡的斗爭,建立了人民政權,迎來了翻身解放的新生活,融入到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之中。新中國的建立,使土家族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土家族地區的解放和人民政權的建立
1949年5月,武漢解放后,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陸續開到湖北和江西境內。1949年7月,分西、中、東三路進軍,對白崇禧集團發動了攻勢。東路從樟樹出擊,8月,解放了贛南重鎮贛州。9-10月間,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一部,又向退守在衡陽、寶慶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殲滅李宗仁、白崇禧集團的部隊3.4萬人。中路自湖北南部沿粵漢鐵路南下,程潛、陳明仁于8月4日宣布起義,長沙和平解放。西路自宜昌、沙市進軍,7月底攻克常德。1949年7月,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湘西。7月15日,石門解放。7月31日,慈利解放。10月16日,人民解放軍進攻大庸,經過激戰,終于解放了這座縣城。同日,桑植縣也得到解放。解放軍旋即進軍永順,大軍壓境,國民黨守軍倉皇逃跑,19日永順解放,23日又解放古丈。11月5日,解放吉首;'11月7日,解放保靖;11月11日,解放龍山。
湘西桑植、永順、龍山等縣解放之后,便立即展開了人民政權的建立工作。在大庸縣,1949年10月21日建立中共大庸縣委,28日建立大庸縣人民政府。在桑植縣,1950年元月建立中共桑植縣委,1949年l1月23日建立桑植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3月28日,正式建立縣人民政府。在永順縣,1949年10月27日建立永順人民政府,1950年3月建立中共永順縣委。在保靖縣,1949年11月7日建立保靖人民政府,1950年3月建立中共保靖縣委。在龍山縣,1949年11月16日建立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3月18日正式建立中共縣委和人民政府。1949年12月,永順專區公署成立,下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大庸、古丈6縣。永順專區公署和永順軍分區在各縣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后,便在各縣城附近積極開展了宣傳黨的政策、清剿土匪、整頓社會治安秩序等工作,解除人民的疑慮,提高群眾思想覺悟。
在湖北,人民解放軍先后解放沙市、宜昌、興山、秭歸。1949年10月下旬,建立了鄂西南戰役指揮所,發起以解放恩施為中心目標的鄂西南戰役。10月29日,人民解放軍進攻占據巴東野三關的國民黨二軍、一二四軍,人民解放軍第四野四十七軍兩個師和二野十一軍也由湖南龍山直插咸豐,截斷國民黨軍隊退往四川的道路。11月3日,湖北軍區獨立一師解放軍在巴東縣城綠蔥坡殲敵二二三師一部,俘敵700余人,又在建始茅田殲敵保安團一部,俘敵鄂西南八縣聯防部總指揮鄧子云。同日,湖北軍區獨立二師攻占娃娃寨,殲敵800人。11月5日,建始解放。11月6日,湖北軍區獨立二師抵達恩施龍鳳壩,擊潰守敵,殲敵約300人,另有300余名敵人誤人獨立二師隊伍中,被當即活捉。人民解放軍又乘勝攻占了鳳凰山、五峰山,11月6日晚恩施宣告解放。在鄂西南戰役開始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摧毀敵軍大庸、沅陵防線。鄂西南戰役打響后,第十一軍向西進軍,到達川東酉陽、黔江。11月7日隨即迂回鄂西,包抄宋希濂部的后路,9日,來鳳縣城解放。11月11日,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九十二團先攻占咸豐土地關,然后直逼縣城,經過3小時的激戰,擊潰頑抗之敵,俘敵1000多人,解放了咸豐縣城。另外,湖北軍區獨立二師解放恩施后,與兄弟部隊一道并肩作戰,繼續向南追擊敵人,11月10日,宣恩縣城獲得解放。11月14日,人民解放軍將鄂西各地被擊敗的國民黨軍隊壓縮到宣恩椒園至咸豐公路以東的沙道溝、高羅、麻陽寨地區,完成了對他們的包圍,并迅速發起進攻,將他們一舉殲滅,取得了鄂西南戰役的勝利。11月14日,解放了利川縣城。18日,解放軍趕到鶴峰時,敵人正準備燒毀城池,見到解放軍,便倉皇逃跑,燒城的企圖未能得逞,另外有600多名官兵繳械投降,鶴峰解放。鶴峰的解放,標志著鄂西南戰役的勝利結束,也標志著湖北全境的解放。
隨著鄂西土家族地區全境的解放,人民民主政權相繼建立起來。早在1949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就組建了恩施地區行政工作大隊,并在武昌籌建了中共恩施地委。同時,將湖北省軍區獨立第二師改為恩施軍分區,把從各地分配到恩施地區工作的400多名干部編入行政大隊,下設5個中隊,即恩施、建始、巴東、利川、宣恩5個中隊。10月2日之后,恩施行政工作隊便進入恩施各地,接管了恩施、建始、宣恩、利川、巴東5縣的政權機構,咸豐、來鳳、鶴峰3縣暫由解放軍干部維持工作。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強大進攻,國民黨曾企圖挽回敗局。1949年8月29日,蔣介石就在重慶召開會議,“積極部署西南防務”,提出“固守四川,確保大西南”的戰略方針,妄圖阻止解放大軍入川。時任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將所屬10萬軍隊,部署在鄂西的巴東、恩施、來鳳和湘西的龍山、大庸一線,擔任著四川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和貴州的沿河、松桃等川黔湘鄂邊界地區的防務。11月1日,人民解放軍對川黔的戰斗打響,一舉突破宋希濂集團軍事部署的兩翼,由陳錫聯率領的第三兵團和四野第四十七軍組成的左翼集團,協同四野第四十二軍、第五十軍和湖北軍區部隊組成的右翼集團,會殲宋希濂集團于彭水以東地區。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一部,在鄂西南戰役打響后直徑向酉陽、黔江前進,爾后迂回鄂西,包抄了宋希濂部后路。11月7日,秀山縣城獲得了解放,并隨即建立了中共秀山縣委、秀山縣人民政府。11日,解放軍進入酉陽境內,酉陽縣城守軍聞聲逃竄,酉陽解放。11月21日,西南服務團地方建設工作人員趕到酉陽,很快建立了中共酉陽縣委、酉陽縣人民政府。12月初,劉伯承、鄧小平、李達到達酉陽,了解了當地的具體情況,召開會議,決定將酉陽、秀山、黔江三縣劃出,建立酉陽地委、酉陽專署。人民解放軍占領咸豐后,國民黨第五十四師由咸豐向黔江方向逃竄,在黔江灣塘地區被解放軍圍殲,11月12日,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解放了黔江。同時,第十二軍第三十六師也由酉陽沿川湘公路挺進,在兩河口、馮家壩殲滅國民黨的一部分守軍,與第三十一師在黔江會師,之后又乘勢進攻彭水。黔江解放后,便開始組建新政權的各級機構。人民解放軍解放秀山、酉陽、黔江后,宋希濂的部隊沿川湘公路向彭水方向撤退,將其主力部隊布防于彭水的烏江兩岸,企圖阻止解放軍前進。但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從黔江向彭水出發,很快形成兩支部隊包抄宋希濂部隊,并與東岸解放軍配合,同時發起進攻,宋部腹背受敵,慌忙逃竄。11月16日,彭水縣城解放。21日,彭水縣人民政府成立。在石柱縣,地下黨組織和游擊隊組織一方面加強組織建設,加快新區發展,努力培訓骨干;另一方面,帶領群眾保護糧倉,截擊國民黨潰軍。11月中旬,人民解放軍攻入石柱。19日石柱縣城解放。21日,秦祿廷率領的游擊隊與白相國、齊魯等率領的解放軍會師。11月24日,成立石柱縣臨時人民政府。12月5日,西南服務團查海波、柯華山等抵達石柱,中共石柱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在黔東北地區,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兵團第十軍自松桃抵達印江縣境的木黃、合水,即將入城。國民黨的縣政府率所屬倉皇逃竄,縣城由中共地下黨思南總支領導的第五大隊(即印江游擊隊)維持秩序。16日凌晨,游擊隊迎接解放軍入城,印江解放,成立了印江縣臨時工作委員會。17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三兵團第十軍第二十八師教導大隊在杜唐佑的率領下,勝利渡過烏江,解放思南。18日,中共思南游擊隊政委朱亞率隊進入縣城,并奉令接管交通,維持社會治安,為過境解放軍籌辦糧秣。解放軍繼續西進,縣城由黔東北縱隊第二支隊駐防,接管思南。23日,國民黨的民眾自衛團總隊250余人投誠,次日又有國民黨軍隊何斗魁部投誠,以后便建立了中共思南縣委和縣人民政府。1950年1月25日,劉學禮、張佃一率50余人經思南來到印江。2月1日,在印江縣城南門河壩召開印江縣人民政府成立大會。
1949年11月,德江游擊隊成立了黔東北游擊隊。11月19日,黔東北游擊隊解放德江縣城,隨后,建立中共德江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在沿河,國民黨縣長谷念東起初準備發動抵抗,后經勸告,決定向解放軍投誠。1949年12月25日,谷念東召集縣城各界人士開會,宣布解散國民黨縣政府,成立解放工作委員會,準備迎接解放。12月29日,伍國仲率解放軍進駐沿河縣城。1950年1月5日,在沿河縣城召開群眾大會,伍國仲宣布沿河解放。2月6日,中共沿河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此,土家族地區全部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人們開始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為以后消除匪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